2010:证券业聚焦创新与转型_顶尖财经网

2010:证券业聚焦创新与转型

加入日期:2010-12-31 14:46:25

  融资融券、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系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这一系列关键词都显示出“创新”是2010年证券行业的主旋律。而在创新的过程中,整个行业以及资本市场也遇到了诸如高管套现、高市盈率发行、集中再融资等一系列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在经历了“创新元年”之后,证券业和资本市场都将继续沿着转型的道路迈步前行

  关键词:融资融券终开闸

  2010年3月31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对于中国证券业以及资本市场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一天,融资融券业务终于正式上线交易,至此中国股市终于告别了长达20年的“单边市”时代,投资者股市涨跌均能赚钱的梦想也在这一日成为现实。

  经历了4年的等待,融资融券推出的进程在2010年得到了提速,2010年1月22日,证监会颁布《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申请融资融券业务券商的条件;3月19日,证监会公布首批六家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名单,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名列其中;3月22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称,自3月23日起,将接受试点会员融资融券交易权限申请,与此同时,两个交易所各自发布了《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会员业务指南》;3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正式开闸,最终,沪市融资融券第一单花落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而深圳第一单则出现在深圳国信证券红岭中路营业部。

  不过,融资融券业务在推出初期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在融资融券推出首日,融资买入余额合计为649.56万元,融券卖出余额仅合计9.50万元,融资买入额占比98.56%。而且在首日尝鲜之后,此后连续三天融资融券出现“零交易”。但初期的低迷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融资业务从4月6日起开始激增,截至4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了1.14亿元,较上市首日的649.56万元增涨了近17倍。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运行后,证监会也加快了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步伐。6月8日,证监会宣布,核准申银万国、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第二批5家试点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这5家券商于7月初正式入场交易。而在11月底,第三批14家券商获得准入资格,这14家券商分别是安信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000783,股吧)、方正证券、国都证券、国元证券(000728,股吧)、宏源证券(000562,股吧)、平安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兴业证券、中金公司、中投证券和中信建投。至此,拥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券商增加到了25家。

  随着有资格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券商数量的增加,以及投资者对该业务的逐渐熟悉,业务量不断增加。根据深沪交易所的最新公开信息,12月9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02亿元,自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同时从余额单日净增数来看,3-6月平均每个交易日净增约0.2亿元,7-9月每日净增约0.5亿元,10月以后每日净增超过1亿元,呈现出了加速上涨的态势。同时,证监会融资融券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聂庆平透露,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的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未来将适时推出。可以预见,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做空理念将会为更多普通投资者所熟知,这必将给整个资本市场的盈利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关键词: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

  无论对于证券行业而言,还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而言,“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都是一件大事。2010年7月28日,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东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包括QDII业务。东方证券旗下的“东方红”系列集合理财产品和其他相关业务均由东证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初期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70亿元。两个多月后,国泰君安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于10月18日正式成立。此外,包括光大证券、海通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券商也已递交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申请,而不少券商也表达出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意愿。“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使资产管理业务从过往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的“双雄争霸”,进入到了“三国演义”的竞争格局。

  其实,在今年之前,券商资管业务之路一直走得颇为坎坷,截至2009年底,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尚不足1000亿元,甚至比不上同期内地60家基金公司超过2.6万亿资产总规模的一个零头。对于证券公司而言,在当前经纪业务因佣金战已一只脚踏到悬崖边的现状,盈利结构从传统“靠天吃饭”的经纪业务向资管业务、投行业务转型,是一个必然选择,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从一个部门演变成现在的子公司只是这一过程中的第一步。

  令人兴奋的是,监管层正在逐渐给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松绑,去年9月证监会开始放松了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存续期和规模的限制:对成立2年以上的证券公司,新成立集合理财产品可以不设立存续期以及规模上限;证券公司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有存续期。而近期又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就《关于调整证券机构行政许可的工作方案》向各证券公司征求意见,拟取消证券公司集合计划的行政许可审批,改为事前告知性备案。这意味着,证券公司今后申请成立集合理财产品仅需事先告知证监会即可。

  而随着资管业务门槛的逐步降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也呈现加速状态。根据WIND统计,目前已有50家券商参与集合理财,今年已经发行并成立的产品共81只,首发募集资金700亿元左右,平均单只产品募资8.6亿元,其中11月份就有18只新产品投入市场,创下了该业务开展以来的新高。

  关键词: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启动

  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启动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推出四项具体措施: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设定最低申购的底限;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缩小一、二级市场炒作空间。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一阶段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但在此期间,新股发行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比例等“三高”问题逐渐显现,因此证监会于8月20日出台《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并于11月1日正式启动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阶段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询价过程中报价和配售约束机制,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强化对询价机构的约束,合理引导市场;进一步增加承销与配售的灵活性,理顺承销机制,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强化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的职责。

  在本轮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网下可摇号配售”这一约束机制的实行。在具体操作上,不再对全部有效申购进行比例配售,而是由券商和发行人事前对网下配售确定配售数量,再通过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一定数量的可获配机构。这样单个询价机构需要购买的股份数量和相应的资金会大幅增加,加大了定价者的责任,促进报价更加审慎和真实。

  而扩大询价机构范围、增强发行透明度,则是第二阶段改革的又一亮点。根据《指导意见》,网下机构扩容采用的是主承销商挑选推荐方式,这样,在发行时参与询价和配售的除了目前的询价对象之外,还包括由该项目的主承销商推荐的部分机构。《指导意见》同时要求主承销商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须披露参与询价的机构的具体报价情况,并要求主承销商披露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的关键结论和主要参考信息。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市盈率相对较高,反映出市场内在约束机制还不完善,风险意识有待强化。证监会将引导市场力量和中介机构在市场定价、调节供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督促中介落实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加大风险警示,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今后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方面是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促使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形成市场约束机制,为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培育可靠的市场基础。

  关键词:新股重来

  今年以来,A股的IPO市场无比活跃。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下旬,A股IPO募集资金已达到4758亿元,首发数量高达349家,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行数量之和。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最大IPO发行市场,根据安永发布的最新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预测,2010年沪深股市IPO融资总额有望达到4840亿元,同比增长159%,IPO融资额位列全球第一。从规模来看,按照2010年前11个月数据统计,深交所融资额名列全球第二,融资额为400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5.7%);上交易所名列全球第四,融资额为262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10.3%)。安永会计事务所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还预测,明年沪深股市IPO将继续保持活跃,IPO规模有望超6000亿元。

  不过,在IPO市场快速扩容的过程中,高市盈率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根据相关数据,2009年6月

  IPO重启之时,当月平均市盈率只有32.89倍,而今年以来,这一数据逐月攀升,Wind数据显示,去年新股发行“开闸”以来,所有437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57倍,其中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8.35倍,中小板企业平均发行市盈率52.48倍。而在12月份,当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更达到了77.57倍这一IPO重启之后的最高水平。

  虽然在11月初,随着证监会启动了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天广消防(002509,股吧)、老板电器(002508,股吧)、涪陵榨菜(002507,股吧)的发行市盈率有所下降,分别为69.12倍、47.06倍、53.81倍,平均市盈率为56.66倍,基本回到了上一轮新股发行改革后的中小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但随后沃森生物的上市则再度吹响了高市盈率发行的集结号。

  11月底,沃森生物以133.8倍的市盈率打破了金龙机电所保持的126.67倍的纪录,成为了首发市盈率最高的个股,而这一纪录持续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12月初发行的星河生物发行市盈率达到了138.46倍,与其一同发行的宋城股份和南方泵业发行市盈率同样不低,分别达到了103.92倍和74.12倍。而在12月15日,创业板又迎来了“第一天价股”汤臣倍健,该股的发行价高达110元/股,仅次于之前中小板海普瑞(002399,股吧)148元/股的发行价,而其市盈率也毫无悬念地破百,达到了115.29倍。看来要根治“高市盈率”的顽症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高管减持

  虽然今年A股市场的走势并不算好,整体呈现出震荡下行的态势,但这也未影响到高管们减持的热情。根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上海财汇数据的统计,截至12月中旬,2010年高管抛售股份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3家,其中沪深主板公司有156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有147家,合计减持数量达4.29亿股,累计套现金额约77.70亿元,其中36家公司高管减持比例超过1%,22家公司高管减持套现金额超亿元,天马股份(002122,股吧)、深圳惠程(002168,股吧)和大族激光(002008,股吧)位列高管减持套现金额榜的前三甲。

  而在所有高管减持行为中,创业板高管无疑最受市场关注。统计数据显示,自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解禁以来,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有194人次减持,套现金额逾7.1亿元。在参与减持的高管中,近十位套现金额在千万元以上,两位减持过亿,主要涉及的公司包括中元华电、南风股份、华星创业等。而减持行为比较集中的公司包括华谊兄弟、吉峰农机等明星公司,华谊兄弟在11月份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高管减持,部分公司还出现了多名高管在同一天减持的情况。而且,还有不少创业板高管为了能尽快减持不惜辞职,在解禁期来临之前,首批创业板28家公司中就有20名左右的高管选择了离职,这还不包括个别高管通过董监事换届选举而“隐性辞职”,而其辞职原因多为“因工作安排原因”、“因个人原因”等含糊不清的理由。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遭到高管减持的公司中,有235家公司股价上涨,占比为77.56%,而不少创业板公司11月以来的走势更是强劲,如此多的高管选择“中途下车”,而不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关键词:银行融资大潮来袭

  经过了2009年新增贷款的天量增长,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开始大幅下滑,例如工、中、建三大行2010年一季度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下滑至11.98%、11.44%和11.09%,逼近监管红线。而在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下发后,次级债这一补充资本金的传统方式正逐渐成为过去,越来越多的银行将目光投向了扩股增发,银行业的融资大潮也于2010年汹涌袭来。

  在本轮融资大潮中,大型银行自然占据了大头。6月初,中国银行率先正式启动了再融资方案,为400亿元人民币A股可转债的发行进行网上路演,而在一个月后,原本已宣布无需再融资的中国银行再度发布A股公告称,拟实施A股和H股不超过600亿元的配股;工商银行同样也先后进行了A股可转债的发行和A+H配股,融资额分别为250亿元和450亿元。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则选择了A+H配股这一方式,融资额分别为617亿元和330亿元,四大行总融资额达到了2647亿元。而农业银行也于今年正式登陆A股和H股市场,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募集额毫无悬念地成为全球最大

  IPO。除了工、农、中、建、交这五家大型银行之外,中小型银行也纷纷进行了再融资,招商银行A+H配股融资220亿元;兴业银行配股融资180亿元;浦发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和定向增发融资300亿元;南京银行配股融资50亿元;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发债加定向增发75亿元……此外,中信银行260亿元A+H配股方案、华夏银行208亿元定向增发方案、北京银行1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发行方案也已经得到了银监会的正式批复。融资潮还将在2010年持续。

  2011: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成长

  对于证券行业而言,2010年是历史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更是创新与转型的一年。20年前沪深交易所的成立正式拉开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大幕,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成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一。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达到2026家,股票总市值26.43万亿元。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国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已经陷入困境,一方面今年的佣金费率竞争更加白热化,另一方面网点数量增加和升级导致费用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削弱了经纪业务利润率,不少业内人士将2010年视为是证券行业的“竞争元年”。但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不仅仅是行业的“竞争元年”,更是“创新元年”,融资融券推出、“直投+保荐”模式起航、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都为证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2011年,证券行业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将继续蓬勃发展,随着IPO的推进以及全流通时代的到来,A股市值和成交额均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目前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正在逐渐转型,经纪业务已经从单纯通道业务向多元化业务发展,而佣金费率管理办法的出台,更为券商按服务收费奠定了法律基础。而且券商的利润来源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经纪业务,无论是投行业务、直投业务,还是资产管理业务等非经纪类业务,都将成为未来证券行业盈利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证券行业必将在创新与转型之路上迈步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